校庆征文我会听到母校花开的声音
2022/11/7 来源:不详花妍
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无锡太湖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专业届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了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曾任学工助理团素质拓展中心主任。目前系江苏南黄海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回过神来才发现,离开母校已是一年有余。写这篇文章时我就在想,今年秋天,南区回廊的硬骨凌霄一定开得很是热闹,那些金灿灿的簇簇橙色总是摇曳在我的梦境里。
《克斯维尔的明天》中写道:其实真正的送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在一个和平时一样的清晨,有的人留在昨天了。
毕业季的情形仍历历在目。参加学工助理团的“如约而至”欢送会、拍班级毕业照、参加毕业座谈会、毕业典礼发言……虽然那时“毕业生”这三个字在耳边一遍遍重复,当时的我却没有感觉到与母校真正的分别。
毕业季
回到宿舍,叠好学士服,给宿管阿姨交上最后一把钥匙,行李搬上车。透过车窗,看着眼前人流和树影一一划过,学院门口的红色大字慢慢消失在视野里。直到这一刻,我才猛然意识到,离开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毕业后,年轻的铮铮志言、理想抱负总是惹来前辈们出于“怜悯”的勉强一笑,社会的熔炉和严峻的现实时刻检验着我们的意志和能力。离开母校和师长,我开始慢慢习惯,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却没有红绿灯的事实。
在律师事务所忙得焦头烂额的一个下午,QQ上的“那年今日”跳出来提醒我,前年的这一刻我发了一条关于学工助理团穿动物睡衣跳集体舞的说说,看着照片定格下一张张熟悉的笑脸,有种久违的温暖。
助理团集体舞
如今,不再以同学而是以友人的身份重返母校,看着母校的一草一木,回忆起那四年的春华秋实,就又是另一种心境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烟花三月,时而有几个身着汉服的姑娘手捧着课本路过北区教学楼道旁的八重樱,裙摆拂过落满花瓣的窨井,太湖的春日就粘在她们的脚底,踏成一路芬芳。
舍友们穿上汉服,在南区到百草园的林荫道上“遛弯”
盛炎渐张的夏日,南食堂边的小池塘里,火冠睡莲款款绽放,七八翠叶荡漾于水面,静美而安逸。
母校遍栽桂花,一入清秋,玲珑碎金和着细雨洒落,桂香挤过帘窗,被摇摇晃晃的秋风第一个捧读,悠悠飘向舜柯山的延绵山峦。
江南的雪是节制的,蜻蜓点水似的就过去了,可是隆冬伴着冷雨的寒意从不会打折扣。许多北方同学在校的第一个冬天,都会在手机被冻到关机时,发出许多感慨。这时,校园里穿行的巴士就成了温暖的避风港,热乎乎的包子和烤红薯捂在手里,太阳又恰到好处地探出头来,此时的冬日便呈现出一种明朗的情调。
有时候周末无事可忙,还是会兴冲冲买张车票去无锡城里,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可能只是为了短暂地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春夏秋冬和世态百相。有些冲动就像一根风筝线,拉扯着四年的时光,只要线的这头轻轻一扯,我的心就要跟着摇摆一下。
可是许多年前,无锡于我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地名,是钱荣路68号让我有了一份真挚的归属感。
对我来说,这里存在着很多可爱的人:有会在生病时偷偷帮着把脏衣服洗掉的舍友,会贴心帮着给小植物浇水的宿管阿姨,会在社团工作遇到困难时陪我操场绕圈谈心的助理团学长学姐,会不厌其烦辅导毕业论文、修改推敲到深夜的任课老师,会鼓励我们参各种党日活动带我们去浙江、上海实地学习的学院书记和辅导员,还有很多我未知名姓却温柔包容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前些日子,和王老师交谈时得知,学校又要招收法学专业了,转发至同学群中引起一阵欢喜的讨论。
当年入学的我们,就像一树不知名的蓓蕾,在开花的路上,幸逢太湖春水。待到花叶随风飘散,却各有归途。15级法学的同学有人考上了名校研究生,有人进入了检察院成了检察官,有人进入了律师事务所,有人选择去国外继续深造……
届毕业典礼发言
四月的天空如果不肯裂帛,五月的袷衣如何起头。这座历经了二十年风风雨雨的校园,在我们走后四季照旧更迭,孕育一树又一树繁花,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
岁月的暖,漫过时间的河,抚过久闭的心扉,我在时光斑驳深处,聆听到母校花开的声音。
小编留言:
“无锡太湖学院20周年校庆征文”是本次征文总主题,大家写作时可以根据内容自拟文章题目。
投稿时请附上本人近期生活照一张,如果有当年在校读书时的图片也请附上并写下图片说明。请在征文作品上留下真实姓名、详细通讯地址、手机号码、邮箱等,以便及时联系。
图片分辨率不低于dps,每张图片大小不超过5MB,并与征文一起打包发至指定邮箱,邮件主题注明“校庆征文”。
稿件可以作为附件发送,标题上请写作者姓名、就读专业等元素,例如——“王小明,财务……”,便于编辑时整理归类。
投稿邮箱:xcb
wxu.edu.cn-征文结束时,将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教师代表评选出获奖作品,予以表彰奖励。征文将择优在无锡太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