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中国古建筑的博物馆的地方原来在
2023/11/28 来源:不详古建筑以无声的语言,讲述了历史上的政权更迭、烽火硝烟、人情冷暖。同时,它又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正定作为郡、州、路、府治所在地,备受历代皇家重视。从隋朝到民国,各个时期的古建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无论是从建造年代、建筑风格、文物价值,还是保存完整性,在全国都享有盛誉,被称为“中国古建筑的博物馆”。隆兴寺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年),是我国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佛教寺院。△中外名刹——隆兴寺隆兴寺隋称龙藏寺,唐改为龙兴寺。北宋开宝二年(年),宋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兴寺内铸大悲菩萨金身,建大悲阁。以此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扩建寺院,形成了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宋代建筑群,遂为“河朔名刹”,备受历代封建皇室的重视。后经金、元、明、清历代敕修,寺院严整恢宏。清康熙四十八年(年)龙兴寺重修后,康熙皇帝敕改为“隆兴寺”。△五彩悬塑倒坐观音隆兴寺现有面积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寺院最南端矗立的是二龙戏珠琉璃照壁。院落南北纵深,重叠有序,殿阁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著名古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评价:“京外名刹当首推正定府隆兴寺。”隆兴寺是国务院年3月4日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惠寺华塔广惠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年),金、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寺院兴盛时期,自南而北依次建有天王殿、前殿、华塔和地藏殿,华塔东侧为方丈院及僧舍,现仅存华塔。△广惠寺华塔华塔又名多宝塔,属于罕见的花塔类型。华塔高33.35米,由主塔和四小塔组成,其平面布局为主塔耸立正中,四角各建一六角形单层小塔与之相依,整个造型富于变化。主塔一层平面为八角形,四周围以回廊,东、南、西、北四正面辟拱形门可出入。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侧面各附平面为扁六边形的单层套室,即人们俗称的小塔。小塔内侧与主塔回廊相连,四小塔顶部以青瓦覆盖,并置有硕大的宝顶。华塔建筑形式近似金刚宝座塔,是金刚宝座塔和花塔巧妙结合的结晶。全国现存花塔仅有几座,而广惠寺华塔是其中雕饰最为华美、布局最为独特的一座,堪为塔苑一绝。梁思成先生赞华塔“若由形制上看,这华塔也许是海内孤例”(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罗哲文先生在《中国古塔》中称道:“整座塔的外表,原来均有彩画,想当年初建时,定是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的,名为花塔,确是相符。”“此塔是花塔类型中造型最为特异,装饰最为富丽的一个。”广惠寺华塔是国务院年3月4日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开元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年),是正定现存众多寺院中历史最早的一个。寺内现仅存天王殿、钟楼、须弥塔和法船殿遗址。钟楼始建于晚唐时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也是我国最古老的一座钟楼,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须弥塔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年),高42.5米,因塔身全部由砖砌筑,所以俗称“砖塔”。须弥塔为九级密檐式方形塔,除塔身四角处饰有八尊力士外无任何装饰,看上去古朴稳重,端庄典雅。在开元寺东南隅安放着一尊珍贵的出土文物——巨型赑屃,赑屃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重吨。这样的巨型碑趺座十分罕见,应属国内最大的一通,它对研究唐至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巨型赑屃开元寺须弥塔是国务院年5月25日公布的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国务院年1月13日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钟楼合并,统称为开元寺。天宁寺凌霄塔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宗时期(~年),原名永泰寺,后改为天宁禅寺,是一座布局严谨、规模较大的寺院。△天宁寺木塔凌霄塔高40.98米,是一座砖木混合结构的楼阁式塔,因其上半部全为木构,故俗称“木塔”。凌霄塔平面呈八角形,塔身共分九层,矗立在八角形台基上。凌霄塔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保存了塔心柱结构形式。我国最早建造木塔时,为使塔体稳定,在塔的中心竖立一上下贯通的柱子,这根柱子就叫“塔心柱”。它是一座塔中的重要构件,不仅使塔上下构成一个整体,还具有支承塔刹、承担塔刹负荷的作用。这种结构形式在中国早期建造的木塔中屡见不鲜,而现存实物唯正定天宁寺凌霄塔一例,是研究此类古塔的珍贵实例。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在《中国古塔》中曾指出:“我国现存实物中,仅正定天宁寺木塔尚存这一种结构方式。”△木塔塔心柱天宁寺凌霄塔是国务院年1月13日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文庙大成殿县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年)。据《正定县志》载,洪武七年知县洪子祥在县治西北创建了前庙后学。天顺六年(年),巡按御史卢秩按照庙左学右的统一规制,重修县文庙。现仅存戟门、东西庑、大成殿等建筑。大成殿是县文庙内主体建筑。殿正门上方匾额阔大,上书“大成殿”,两侧悬挂“千秋景仰奉先师,万世尊崇称至圣”的颂联,字体端庄豪放,大气磅礴。大成殿为单檐歇山顶建筑,古朴简洁,顶部坡度平缓,飞檐宽大,舒展如翅,最为引人。大殿外墙正面嵌入圆柱,上细下粗,有明显的卷刹,给人一种墙体内敛的错觉,与飞檐共呈一种挺拔向上的气势。大成殿建筑简洁舒朗,苍劲有力,显得古朴端庄,是国内现存五代时期少有的木构建筑。△县文庙大成殿正定县文庙大成殿是国务院年11月20日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成殿斗拱(局部)临济寺澄灵塔临济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年),原名临济院,位于今正定城外东南部约2里处的临济村。唐懿宗咸通元年(年),临济院因兵燹而院毁,太尉墨君和为弘扬佛法,遂将自己在正定城内的住所舍出,改建为寺院,并迎请高僧义玄住持,亦名临济寺。自此,临济寺便由正定城外临济村迁到了正定城内,也就是现在临济寺所在的地方。临济寺是佛教临济宗的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临济寺青塔灵塔高30.47米,是一座砖仿木构、八角九级的密檐式塔,塔檐用绿色琉璃砖装饰,很有琉璃塔的意味,远远望去就像一位青衣少女亭亭玉立。古塔最下为台基,上为先石后砖合砌的须弥座,须弥座束腰部分雕刻着精美的奇花异草,再上为四层仰莲承托的塔身。整座古塔轮廓柔和协调,造型稳重、清秀挺拔,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曾赞誉:“这座青塔在正定四塔中为最小一个,但清晰秀丽,可算塔中上品。”△临济祖庭香炉临济寺澄灵塔是国务院年6月25日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定城墙北周时期,在今正定城的地方置恒州,自太行运石,驭民万人,石砌城垣。虽然城池周长只有10多华里,但是从此正定城池迈出了重要一步。唐代中期,“以土筑城,原城所用之石筑门”,将旧城扩建成一座更加坚固的土城,周长扩大到20华里。明代将土城改建为周长24华里的砖城,设四座城门、城门楼及四座城角楼。今日正定之城墙为明代遗存。正定的城墙属府级规制。周长24华里,高3.2丈,上宽2.5丈,下宽3丈,设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每座城门设里城、瓮城和月城三道城垣,瓮城与内城门形成90度夹角,月城就是在瓮城外加筑一道弯月形城墙,形成了曲折回旋的防御体系。出入城要经过三道城门,有着“京畿屏障”之称。△雄伟壮观的南城门正定城垣最宏伟壮观的要数四座城门。每座城门洞长约5丈,高2丈,都是用青条石铺基、大城砖拱券,用条石砌成甬道;城门门板外有铁皮封包。每座城门内门上方都有巨幅石额匾额,南城门嵌有“三关雄镇”,西城门嵌有“秀挹太行”,北城门嵌有“拱护神京”,东城门嵌有“光含瀛海”,内城门上都建有高大雄伟的城楼。城外护城河宽10丈多,深2丈多,城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大、小泉眼50多穴,泉水流入护城河。护城河外,筑有护城堤,堤长丈,高1丈多。在四城门外的护城河上筑有石桥,桥上车马通行,桥下可以行船。△南城门护城河夜景正定城墙是国务院年5月3日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日正定,不复往昔重镇之样貌,但正是这样一个个古建筑,向我们诉说着正定的历史,诉说着正定的发展。也正是这样一个个古建筑,见证着正定的的现在,并将见证正定辉煌的未来。内容来源: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