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吟诵凌霄花的七绝,第一首富有诗趣,第
2025/1/21 来源:不详免费多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s://news.iresearch.cn/content/2021/08/392959.shtml
自然界物种繁多,人世间风云变幻。有人低头看见落花,就心生悲意、感叹不已;有人昂首仰望流云,却感到心平气和、若有所悟。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常会采用比喻、拟人和夸张等手法,也会在诗行里倾注自己的情感,并委婉地传达一种追求和志向。
北宋有两位诗人面对同一种景物,因为思想境界不同,以及心情的差异,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观感。下面分享两首吟诵凌霄花的七绝,第一首富有诗趣,第二首充满哲理。
凌霄附柏
北宋文同
古柏苍苍高入云,凌霄万朵拥其身。
有如巨君染须发,新娶杜陵佳丽人。
文同是北宋著名的画家、诗人,也是苏轼的从表兄。他才华卓越,深受司马光等名士的赞赏。他担任过湖州知府,62岁病逝。诗人热爱自然,他用精细的画笔,描绘出秀美的山水;也经常以生动的词语,刻画那些令他心动的景物。
诗人有一次到郊外野步,心情放松。他左观右看,沿路的风景虽然尽收眼底,但也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之处。他正觉得有些兴味索然,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棵参天古柏,苍翠的枝叶间还出现了很多绚烂的花朵。诗人顿时感到非常兴奋,于是赶紧上前细看,这才看清是凌霄花。
凌霄花是一种善于攀缘的藤本类植物,一般在夏秋季节开花,在初冬时结籽。作者在前两句描述了高入云霄的柏树,又用“万朵”二字,夸张地描述了数量繁多的璀璨花瓣。“拥其身”三字,形象地传达出凌霄花紧贴着树干向上攀缘的姿态。
后两句极富诗趣,作者用“巨君”称呼古柏,“染须发”三字形容其焕发了青春。同时诗人又以“佳丽”形容那些五颜六色的鲜艳花朵,仿佛凌霄花是一位翩翩仙女,令这位巨君怜爱不已。
杜陵,即杜阳陵,她是陕西杜陵人,晋成帝司马衍的皇后,其相貌出众、沉鱼落雁。作者用一个“新”字,反衬染须发三字,诙谐地表达出古柏焕然一新的场景。全文生动有趣,令人啧啧称赞。
咏凌霄花
北宋贾昌朝
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
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
贾昌朝是北宋文学家,曾在宋仁宗朝代担任参知政事,由于功勋卓著,还被封为魏国公。贾昌朝自幼好学,一生勤勉,著述无数,更为后世留下了30多卷文集。诗人晚年多次托病辞官,却都未被准许,最后终于一病不起,享年68岁。
这首诗仿佛是作者的自画像,他一生对君王忠心耿耿,就像始终依附于大树的凌霄花。前两句溢满赞美之意,作者说凌霄花似乎具有凌云之志,它身处高处、面向云天,难道会没有追捧太阳之心?
“披云”二字,本指拨开云层、忽然显现的意思,这里形容花儿因为攀得很高而显得极有地位。“捧日心”三字,一语双关,即描绘了花儿向着阳光、茂密生长的情形,又暗指诗人对朝廷忠心不二。
后两句意在告诫世人,一定要珍惜青松这样的依托,才能从平地开始,逐渐地攀登到千寻的高空。反过来说,凌霄花之所以能够上升到极高的地方,并非具有超凡的本领,而是因为它借助了青松这个优秀的平台。
同时,人们还应该懂得,为何小草就在青松的旁边,却无法像凌霄花那样在高空鸟瞰?这正说明凌霄花具有上进心,只要青松的枝干触及之处,它都会勇敢地尝试攀登和追随,绝对不会叫苦叫累,更不愿轻易停止上升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