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书香苑第1期语文教学艺术论专

2022/5/11 来源:不详

「凌霄书香苑」(第1期)

《语文教学艺术论》专题阅读分享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长度,

但可以改变人生宽度。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起点,

但可以改变人生终点。

读书是生命的另一种成长,

在难得的宁静中,

手捧书香,尽情分享……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理论与实践、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点上,需要共同探讨学科的教学艺术。为营造浓厚阅读氛围,提升教师素养,宝带实小始终坚持开展“书香致远,心灵悦读”教师系列阅读活动。在《语文教学艺术论》书籍的专题阅读活动中,老师们纷纷吐露自己的阅读心声。

NO.1

悠悠书香情,丝丝沁我心

分享人:陈跻云

假期中,阅读了《语文教学艺术论》这本书,对于本书提及的阅读的意义深有感悟和体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从小训练对语言的感知力,通过阅读和积累为抓手,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会为孩子们的学习助力良多。悠悠书香情,丝丝沁我心。让阅读这件小事变成滴滴雨露,深深地浸润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常伴孩子的一生!

NO.2

语言温暖,语文才美

分享人:胡雨申

于漪老师说:语文不是蜜,却能粘住学生。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无论何时,教师的语言艺术都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在课外活动或在课间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教师那优美流畅、文采飞扬的语言,是一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陶冶。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体现审美创造力,通过创造美的语境,再现文章的声感美,把学生带入意境,“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从而活跃学生的“思”,发展学生的“智”。

NO.3

教学艺术迷人眼

板书也需巧心思

分享人:濮一菁

杨九俊先生在《语文教学艺术论》中的《板书论》引起了我的很多共鸣。

书写板书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及知识的结构层次。学生通过板书可以掌握教师讲授的顺序和思维过程,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板书又是学生课下复习的重要依据。所以,即使是在这个多媒体教学时代,板书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我认为板书的设计必须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详尽考虑,精心设计;要表现风格,体现特色。在板书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见机行事,就一定能够结合教学的需要,逐步掌握板书这门艺术,得心应手地为教学“锦上添花”。

NO.4

多渠道培养语感

分享人:席甜甜

拜读了杨九俊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后,我便被书中高瞻远瞩的教育理念,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充满魅力的名师风采深深吸引住了。尤其是《双基论》中语感训练的目标和途径这一章节,更是让我在教学时开启了实践探索之路:从夯实朗读训练,以情感朗读培养语感;创设感悟情境,以直观形象强化语感;培养阅读习惯,以课外阅读升华语感三个方面为抓手,对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解读。相信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让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NO.5

功夫在课前备课有侧重

分享人:周鸣华

捧读杨九俊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论》,他说语文教学“功夫在课前”,在备课时要把握好“出”与“入”的关系。教师既要读出文章的眉目,概括出段落大意,还要读出文章的意蕴,读出自己的看法。备课时有侧重,要从整体上认识课文,也要对课文中重点的段落精读分析,这样在教学中就可做到有的放矢,松弛有度。最后,在备课时教师如果能对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进行充分的了解,那么对于学生理解课文也是很有帮助的。

NO.6

践行“让学引思”促进小学语文的深度教学

分享人:刘婧

“让学引思”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受到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让学引思”教学理念,构建深度语文教学。这一点在杨九俊先生的《语文教学艺术论》得到了充分体现。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设立正确恰当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找寻自我的学习方法和规律,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教学艺术具有莫大的魅力,它吸引学生想学爱学,它激发学生乐学的高涨的求知欲望,给他们带来成功学习的愉悦,得到强烈的艺术享受,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

组稿:教科室

语文组

摄影:语文组

编辑:周磊

审核:校长室

宝带实验小学

扫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2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