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过龙归江湾精品线路
2024/8/26 来源:不详邓英娥(韶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龙归—江湾精品线路早已名声在外,因机缘巧合,我也做了一回网红打卡地的打卡者。遗憾匆匆而过,所以只是“飘过”。
周末语文教研组活动,主要是去住在龙归镇安村的本科组成员黄主任家聚餐。窗外闪过曾经去过的社主花海,虽然一晃而过,波光粼粼的南水水面与绿油油的古树依然组成了一幅绿意葱茏的画面。很快就进入了一座簇新的三层楼大院,两棵长着蕨类的古树静立大门两侧迎接八方来客。我们在黄主任家稍作停留,就向第一个旅游点——文武阁塔出发。
据说“宝塔镇河妖”寓意丰富,我也真见过不少宝塔修在河边。文武阁塔就巍然耸立在江湾河旁边。远远望去,文武阁塔玉带飘动、绿树簇拥,自有一番灵动的生机。走近六面六层的灰白建筑,自有一番沧桑的端庄。周围的麻石条、鹅软石路也有几分“修旧如旧”的理念,让跨越了世纪的历史展现出新的活力。徘徊在它身边的人们有的昂首瞻仰,有的环绕它祈福,有的在树荫下享受夏日难得的阴凉,有的在石碑前了解它的前世今生,有的拿着镜头寻寻觅觅......
很快,我们就到达了第二个打卡点——“S,遇见我和你”的爱情主题旅游村庄:寺前村。我走上同舟桥,觉得比印象中的木板桥更稳更宽,便忍不住摇了起来。见小朋友上桥了,我更是边摇边唱:“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童心随着桥摇动了起来。也许我不够浪漫,没有去刻意寻觅那些精心设计的爱情痕迹,而是下了桥往上走,不久便看到了残存的寺前村炮楼。虽然只剩下三堵墙,但那厚重的墙体依然诉说着厚重的过往。前边有几分斑驳的“韶关市武江区不可移动文物”告诉人们:这座坐东北向西南的炮楼跨越了时代,留下过战争的印记,砖木结构,硬山顶......这一切大都只留在了文字上。在粤北山区这样的炮楼不在少数,渐渐淡出岁月,渐渐消失踪迹。
越往上走越有了几分凉意,水声越来越大,原来我们走到了石角寨瀑布。在绿植的护卫下,在巉岩间两道白练倾泻而下,汇聚成潭,清澈见底。我掬起一捧水,往手上一抹,特别清凉。如果不是顾忌年长体弱,说不定也会任性地戏一戏水。
不觉间来到了江湾镇,一路上风光旖旎,山水相映,可惜不能一亲芳泽。很快我们就来到了江湾镇倒水流村。矗立江边的四百余年高寿的雅榕枝繁叶茂,绿苔覆盖,给人们造就了一片消暑胜地。夏花的主角——荷花也绚烂无比。也许不久前下过雨,不少荷叶装着晶莹的水珠。微风拂过,随风摇曳。养眼的绿叶包裹着婷婷的荷花,不论是雪白还是彤红,都别有一番风味。环顾四周,蜿蜒的河流、葱郁的雅榕、雅致的荷田、簇新的楼房、青黛的远山,层层叠叠,宛如一幅立体画。老水车在小鱼塘上翻飞,是寻觅曾经辉煌的过往还是对眼前几分没落的迷惘?更或是对“重出江湖”的几分神往?
最后我们回到了大本营黄主任家。这时才有时间慢慢打量黄家大院。这是一个全封闭式的大院落,三层楼房居中,前面是停车场、草坪,草坪上的秋千不时有人上去寻觅童年的记忆;墙上凌霄花开得正盛,假山下小鲤鱼游得正欢。后面是菜园、果园,也是家禽的乐园。老人告诉我们,家里四个儿子,每人一套房,老人住第一层,老大、老二住第二层,老三、老四住第三层。回到家里,小家庭既可以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更可以枝叶想通、同气相求——楼梯和阳台是公用的,底层的客厅和饭厅也是大家庭团聚的场所。家具是体现传统审美的实木家具,屏风上一朵又大又圆的牡丹花体现了“花开富贵”“阖家团圆”的理念。家具上的大象也许就是“万象更新”吧。
劳作间隙女主人告诉我们,六个孙子孙女她把五个带到上幼儿园,然后再回到自己长期生活的地方,不打扰孩子们的生活。而孩子们也不时回到家里跟老人团聚,家庭和睦,姑嫂团结。我有几分好奇:为什么看起来普通的农村家庭能将四个孩子通过教育培养成才?个个都在外面成家立业、开创了自己的一方天地?曾经是民办教师的男主人满怀自豪地跟我说:“我教育孩子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要想歪门邪道。把孩子们培养出去以后,找老婆就不像过去那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都是他们自己找的。我只是跟他们提两点要求:第一,既然已经出去了,就要找城镇户口的;第二,要找门当户对的,自己是农民出生,找相应的家庭条件的就可以了,不要高攀,不要想着通过婚姻为自己铺路。”看到一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场景,我不由得感慨:好家风真的可以旺家兴国呀!
龙归——江湾,虽然飘然而过,却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山美水美人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