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网红打卡地,宛如欧美小镇,因200年
2024/8/14 来源:不详01前言
在福建厦门,在以“万国建筑博览馆”著称的鼓浪屿,要说起历史建筑之密集、别墅风格之多样、名人影响力之大、文艺气息之浓厚,大概没有一条街道可与中华路相提并论了吧!
鼓浪屿中华路,是一条贯通全岛的南北主干道,从市民专用码头出来,一直延伸到鼓浪屿的中心,是鼓浪屿商业的集中地。
虽名为中华路,但实际上,除了极具闽南传统建筑风格特色的四落大厝之外,整个中华路都流露出浓郁的欧美小镇风格。
这里有的是各类具有典型欧美风格的老别墅,它们大多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构成一组以“红、白、灰”为主色调的老建筑群,十分密集地分布于街道两旁。
如今,这些历经百年时光的老别墅,基本都被用作商业经营,或为咖啡馆、或为茶馆、或为旅馆、或为书店,或为展馆,或为图书馆,成为许多游客心中的网红旅游摄影打卡地。
02欧美风格百年别墅
位于中华路15号的褚家园咖啡馆,庭院花园里错落地摆放着木质的桌椅,躺椅,摇摇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悠扬的音乐,在这里短暂休憩,会感受到别样的惬意。
与红瓦红墙的褚家园不同,坐落于中华路14号的花廷咖啡简餐馆,则是纯白的建筑,无论是墙壁上青翠的爬山虎,还是屋顶那一丛下坠的耀眼三角梅,都展现出欧式小资格调。
位于中华路29号的海华度假屋,则是两栋以“红白”色调为主的联排欧式别墅,给人营造出家的温暖。
说到中华路上的家庭旅馆,那就不得不说说红墨咖啡旅馆和三十年代度假别墅了。坐落于中华路30号的红墨旅馆,是浪屿建筑史上最兴盛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年,一对怀揣安居梦想的美国夫妇,在鼓浪屿中心街区中华路,建造了这栋具有典型巴洛克风格的三层红砖洋楼,堪称整个鼓浪屿最精巧玲珑的老别墅之一。
随着鼓浪屿近百年的历史变迁,这栋“有着彩色玻璃的漂亮房子”早已风雨飘摇。在历时两年修复后的年,它被命名为“红墨”,重新焕发出别样的华彩,迎接全球游客的到来。
三十年代度假别墅,位于中华路45号,建于年,为一幢三层独立别墅。院墙设计极具装饰性,入户拱形大门有尖形的门楣,其上刻有石制雕花,显得典雅华贵。
别墅建筑设计采用了意大利罗马式的拱券建筑风格,窗户的装饰又具有巴洛克风格,是一座完美融合古罗马与巴洛克建筑特色的老别墅。
站在别墅阳台长廊上眺望,日光岩、八卦楼、厦门海岸风景尽收眼底,营造出一种恬静的生活态度,一种闲适的旅居幸福。
此外,位于中华路21号的前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现已辟为外文书店,连同位于中华路4号中山图书馆一起,让人可以尽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坐落于中华路5号原荷兰领事馆,已经用作展览馆,不定期举办各类特展,让游客在旅途中也可以增长见闻。
年闽南四落大厝
除了这些西式建筑之外,位于中华路与海坛路交汇处的四落大厝,尤其值得一看。这座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闽南古厝,在众多西洋别墅中鹤立鸡群,是鼓浪屿现存的最古老民居。
四落大厝,前后共四进,红砖天井、白石庭院、原色木雕房梁等独具闽南建筑特色,是一座典型的马鞍式闽南红砖古厝。
走进古厝,红砖墙、红筒瓦、红地板烘托出来的喜气,虽历经余年的岁月沧桑,依旧荡人心怀,可谓是中式别墅的典范!
燕尾脊下的山尖浮雕,刻的是狮面吉祥图案,有祈福镇邪的寓意,至今依然生动传神,活灵活现,令人赞叹。
墙角窗棱采用工艺精美的白石,门窗的透雕装饰花式多样,有成组的人物、动物、植物,充满吉祥的寓意。
如今,这座古厝已经改造为圆洲茶庄,向游客展示闽南民居的建筑艺术和传统功夫茶的迷人魅力。在日渐喧嚣的鼓浪屿,得此清幽雅静之地,品茗论道,实属难得。
04体育旗帜马约翰
当然,中华路之所以能声名大噪,除了拥有这些独具特色西洋别墅与四落大厝之外,更主要是因为拥有两位名人的光环。
其中一位是生长于鼓浪屿,后来成为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的马约翰。他在体育理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等方面都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堪称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马约翰在清华大学工作了52年,他认为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不只限于运动场上,而且能够影响整个社会。为此,马约翰为中国体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坐落于中华路上的人民体育场,始建于年,由美国领事李仙得兴建,设有足球、棒球、橄榄球等竞技项目,专供外国人使用,闽南语称之为“番仔球埔”,意即洋人球埔。
年以后,洋人球埔改名为“人民体育场”,成为中国首个足球场。年,为了纪念马约翰、弘扬他的体育精神,这个体育场又被改名为“马约翰体育场”。
从洋人球埔到人民体育场、再到今天的马约翰体育场,百年体育场至今仍焕发出蓬勃生机。
拂去百余年的历史云烟,马约翰体育场,不仅代表着西方体育精神所体现的现代公共观念,更重要的是它印证了厦门在中国近代中外关系中的特殊地位,见证了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风云变幻。
05朦胧派诗人舒婷
另外一位与中华路有关的名人,就是著名的朦胧派诗人舒婷。舒婷是鼓浪屿人,她已经在鼓浪屿安静地生活了几十年,用她自己的话说:鼓浪屿是她的生命之源。
沿着位于中华路15号褚家园咖啡馆的一侧院墙向里走,走到巷道的尽头,就是舒婷的老宅,中华路13号“陈家园”。舒婷在她的《真水无香》这本书中写道:
不可否认,我的家族,我的认知,我的生存方式,我的写作源泉,我的最微小的奉献和不可企及的遗憾,都和这个小小岛屿息息相关。
所住的是丈夫的祖居,这座红楼多年来失修,外观堂皇优雅,镶嵌玻璃窗门呀雕花栏杆什么的,内部却渗漏灰泥脱落……
我想大多数人知道舒婷,应该都是缘于她那美丽的诗歌吧!她那首代表作《致橡树》,就是在夜色的鼓浪屿一气呵成的。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缓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舒婷在鼓浪屿上学、上班、相夫教子,她如同一座鼓浪屿的灯塔,始终在这座海上花园中妙笔生花。
因为有了舒婷这位世界级的诗人,鼓浪屿也越来越充满了浓浓的诗意。作家张抗抗,曾特别羡慕地说她是“中国第一个完成诗意栖居的作家”。
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说,想到舒婷,就想到鼓浪屿;想到鼓浪屿,就想到舒婷。舒婷与鼓浪屿是一种很美的组合,羡慕她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家园!
06结语
在不少游客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到过鼓浪屿,就不算来过厦门;没拜访过舒婷,就不算来过鼓浪屿。在鼓浪屿,在中华路,游览的不仅仅只是风景,应该还有诗情。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能够拜访舒婷,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诗兴,就像我游走在中华路,即兴写下的这首小诗《林与堂》,不管好坏,都是对这座诗歌之岛的真情告白:
斑驳的皱纹,什么话都没讲,就十分任性地,在亲吻过的林与堂,绽放了香软的沧桑。陈年的灰尘,晾晒着时光,被徐徐海风收割在女儿墙上,终于也累积出,日仄月满的重量。
花香,在刚刚半按快门的取景框,一直抱怨我,深情款款凝视的目光,不禁羞红了脸庞,想要寻找遮挡,于是穿上了,红白灰绘就的多彩衣裳。
三角梅,也约好了各位花姑娘,在高墙的肩膀,曼妙地张望。而我,穿过树林和深巷,穿梭于林与堂,用光影一张一张,将这一路沧桑的芬芳,悉数收藏!
风月书旅,文化旅行者,视图创作人!九州瞰风月,书旅话中国!
风月书旅,带你赏阅别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