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西游人生的四种高级活法,你是哪一
2025/1/17 来源:不详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1013/r9txo5y.html
有人说,人的一生,就是一场西游:
少年就像孙悟空,怀着“齐天”的豪情,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只为天不遮眼,万事随我;
青年如同猪八戒,懂得“知足”的难得,及时行乐、享受贪欢,只为不负青春;
中年靠近沙悟净,知道“平凡”的可贵,踏实肯干、甘于平庸,只为负重前行;
老年越加像唐僧,懂得“争与不争”的抉择,不争一时荣辱,争一份不忘初心。
01
少年时期,活出“齐天”的志气
李白说“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少年时期身负壮志,将来自有奋发激烈的日子。年少时期,就应该活出孙悟空“齐天大圣”的凌云志气。
初见美猴王,他是从石中孕育而生的野猴子,虽然出生略微不同,但是和花果山其他猴子也差得不远。
于是,他在花果山整天与群猴欢宴,无忧无虑,不知时光流转。
但突然有一天他开始畅想未来——
想着自己现在虽然不受人间道德法律束缚,也不怕豺狼虎豹野兽相逼,但暗中却有阎王老子管着,自己的一旦身死,可不就白白来这世间走一遭了?
西方有一句谚语,叫“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因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世界之大,生死轮回,哪里轮得到一只小小的野猴子平添质疑?
所以,在《西游记》原著里的第二回就写道:
“众猴闻此,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
其他那些猴子,都知道生死无常的道理,但也无可奈何,只能掩面哭泣。
孙悟空却决定,远渡重洋,寻找那个只存在于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之术”。
就是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从此世间少了一只野猴子,却凭空多出了一个“齐天大圣”。
于是,就有了孙悟空手持金箍棒,脚踏筋斗云,对着漫天神仙叫嚣“玉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必然场景。
今何在的《悟空传》里,在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前,有这么一段对话——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是啊,人生不过是一条有去无回单行道,来到人间这一遭,谁都没曾想过活着回去,少年意气应若此。
正如五月天在《倔强》里所唱的那样:“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若一去不回?那便一去不回!”
02
青年风华,活出“知足”的快乐
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但其实,“人生失意,更需尽欢”。
在大众的印象中,猪八戒就是一个胆小怕事、好吃好色的家伙。
但其实仔细想想,在整个取经队伍里,猪八戒的身份地位却是最高的——
唐僧是如来佛祖的弟子,但却需要在人间求取真经来晋升成佛;
孙悟空是天生石猴,自封过的齐天大圣未曾得到过正式承认;
沙和尚是玉帝身边的卷帘大将,只是一个侍从之类的角色;
而猪八戒,却是天蓬元帅,实打实地统领着天河十万天兵天将。
却因为调戏嫦娥,被贬到人间,变成了一只野猪。这中间的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
但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在他下凡投胎到高老庄附近后,也曾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
他到高老庄做苦力打工,因为力大无穷又吃苦耐劳,一度受到高老庄主的喜爱。
虽然只是个苦力,但高老庄主,竟然愿意将心爱的女儿高玉兰许配给他,可见他的努力和上进。
但后来却因喜宴上饮酒过度,现出了原型,多年勤劳的付出一朝葬送,心有不甘的他决定抢亲,却又被路过的唐僧和孙悟空降服,收为弟子。
可是,纵使被取经断送了娇妻美梦的他,也没有对孙悟空和唐僧产生过怨恨心理。
他一路上充当着活跃团队气氛的欢乐角色。
等得到了西天,取得真经,功德圆满,灵山大殿接受如来佛祖封赏的时候。
面对师父和大师兄都成了佛,他颇有不满道:“佛爷爷,凭什么他们成了佛,我却只是个什么净坛使者?”
话虽这么说,但他的这份委屈只持续了短短一瞬间,便被抛掷脑后,他甚至想到了做一个自由自在的净坛使者,到哪吃哪,还受人尊敬,实属美差!
从至高的天蓬元帅变成一文不名的野猪,从勤劳致富到一无所有,从历经辛苦到被封使者。
他这一生历经了太多的坎坷曲折,却能保持“得意尽欢,失意也欢”的知足常乐。
而我们,进入青年后,面对现实的打击,失意总是难免,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猪八戒那一身“且行且乐”的满足感。
毕竟,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未到来,人生苦短,不如及时行乐、享受现在。
03
中年不惑,活出“平凡”的踏实
很多人都说,“少年不懂沙悟净,读懂已是中年人”。
在整个取经队伍里,沙僧出身最低:
他不像唐僧一样,有个可以编纂的前世;
也不像悟空一样有个与众不同的出身;
更比不上八戒那天蓬大元帅的位置。
对于自己的身世,他曾在《西游记》原著第二十二回里说:
“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
只因在蟋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
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
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
他的前身是卷帘大将,说是“卷帘大将”,其实就是一个卷帘子的侍臣,属于玉帝身边的专门伺候起居的人,沙悟净没什么本事,唯一的本事就是卷帘子。
他其实也没犯什么打错,只是在蟠桃大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就被玉帝打八百下,贬下人界,每七天就要受到飞剑穿胸百次的惩罚。
但他不是孙悟空,练得一身钢筋铁骨,他那点所剩无几的仙力,在残酷的刑罚下只能自保。
于是,饥寒交迫的他,只能变成吃人的妖怪。
所以,其他师兄弟都是被观音劝服,保唐僧西天取经,只有他,是主动跪着请求观音菩萨给机会,去护送唐僧的。
起点不一样,应对方式肯定也不一样:
孙悟空和唐僧吵架,就一个筋斗云回花果山。就连猪八戒也时常嚷嚷“不行就散伙,回高老庄找玉兰”。
只有他,挑着最重的担子,却一直默默无闻,因为他知道自己退无可退,只能咬牙坚持,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中年人,奉养老一辈、护持下一代,周围都是依靠的人,不能倒下,不能后退。
但正如南怀瑾说“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
所以,中年不惑时期,你我都是沙悟净,靠着不敢松懈的坚持,终究会功德圆满,成为金身罗汉。
04
老年知命,活出“不争”的恬淡
作为取经团队里的灵魂人物,唐僧的武力值是最弱的。
不要说面对妖魔鬼怪、豺狼虎豹,就是面对几个人间强盗,他都无可奈何;
但他心中却藏有大智慧、大坚持,哪怕曾被流沙河的沙僧吃过九次,也不改初心。
他不争权利浮名:
在观音找到玄奘之前,玄奘因为勤敏好学、悟性极高,所以年纪轻轻,便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召见,并委以重任,主持“水陆大会”。
等到观音点化,唐太宗又将他封为“御弟”,这样无上的殊荣,不但没有消磨他的决心,反而让他更加坚定。
他不重钱财金银:
唐太宗李世民钦赐紫金钵、观音菩萨赐予的锦襕袈裟,在观音院被黑熊精联合老住持偷盗的时候,他想的不是失去多少钱财,而是看重这写物件中代表的意义。
所以,在取经的最后一难中,他将紫金钵送给了守经人,换取进入藏经阁的资格。
他不爱美色美人:
一路上,几乎所有的女妖怪都在考验,从四圣试禅心、到孔雀公主赠情,直到女儿国三拒女帝垂青。
但他却曾发誓:“要捐躯努力,直到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坠沉沦地狱”
为了这份坚持,他摒除了人性中绝大部分的欲望,而他常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取经。”
更是时时提醒他,让他能够不忘记自己是谁、来自哪里、要去哪,所以他才会完成这一件看似不可完成的壮举!
人生行进暮年,会更加懂得他对这份“争与不争”的抉择:不争一时荣辱,是放过自己;争初心不负,是成全一生。
正如“幸福四法则”里说“心中无怨、脑中无忧,过而不悔,方能了而无憾”。
有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如果人的一生就是一年又一年的四季轮回,那享受好每一个季节,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因为,无论是少年时期孙悟空的“抗争”、青年时期猪八戒的“知足”、中年时期沙僧的“踏实”、还是老年时期唐僧的“不争”,都是生命本该有的模样。
正如毛姆所言:“人这辈子最大的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所以,无论你现在是处于哪一个人生阶段,面对的是哪一种生活状态,坦然受之,活好当下,就是最好的选择。
作者:聆音有诗书为伴,不觉人生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