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林徽因一个让须眉汗颜的女建筑
2023/6/28 来源:不详白癜风初期的症状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211/4577569.html
“思成,我感觉到世界上最强悍的是水,而不是石头,它们在没有路的绝壁上,也会直挺挺地站立起来,从这崖顶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去,让石破天惊的瞬间成为永恒,让人能领悟到一种精神的落差。”
这段话,是去往昆明途径黄果树瀑布时,林徽因有感而发对梁思成说的。
我觉得这段话,就像在说她自己:一个外表柔情似水,可是骨子里却是勇敢坚韧的女子。
1.初寻梦想,遭遇障碍
16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林长民到欧洲游学。父亲带她出国,一是希望她从繁琐的家务中解脱出来,增长见识。二来也陪在父亲身边,可以领略他的胸怀抱负。
在那里,林徽因遇到了她梦想启蒙的老师——女房东。
女房东是个建筑师,讲起建筑来总是滔滔不绝。“建筑师”对林徽因来说很陌生,但是她被女房东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
女房东告诉她:建筑是和音乐、绘画一样的一门艺术,是凝固的艺术。
为了让林徽因更好地了解建筑之美,女房东还常常带她一起去剑桥写生。那些富丽堂皇的教堂在雨雾中、阳光下,显得尤其美妙,充满诗意。
而在陪着父亲游历欧洲时,随处可见的古建筑,也让她看到建筑师的智慧和充满艺术的美感。
欧洲之旅,在林徽因心里种下了成为一名女建筑师的梦想种子。
这个并不是很清晰的梦想,不仅成为了她一生追求的梦想,也成为了梁思成一生为之奋斗的梦想。
后来,在两家父亲的安排下,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出国留学。
他们双双来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想一起报读建筑系。梁思成顺利报名入学,而林徽因却遭遇了阻碍。当时的宾大建筑系,并不招收女生。
为了追求梦想兴致勃勃而来,却被拦在门外。林徽因不甘心,但也只能选择与建筑系相近的美术系。
她决定除了学习美术系的课程外,选修建筑系的重要课程。虽然是选修,但是为了心中的建筑梦,她做作业超级认真,总是完成得很出色。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她成为了建筑设计教授的业余助教,之后又成为了该专业的业余教师。
如水般遇到石头就转弯,但是最终依然朝着大海的方向奔流。虽然林徽因在追寻梦想的路上遭遇了阻碍,但是她学会了迂回地靠近自己的梦想。
2.心怀梦想,永不言苦
学成归国后,林徽因和梁思成最初在东北大学任教。林徽因任美学和建筑设计课。
她讲课深入浅出,旁征博引,非常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
林徽因曾说,建筑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需要感知的艺术。建筑师不能只会欣赏城市的高楼大厦,也要经得住荒郊野外的风餐露宿。
从年到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多个县,考察测绘了多处古建筑。
这其中有山西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
那时交通非常不便,环境异常艰苦,常常需要长途跋涉才能到达。
林徽因在给梁思庄的信里写道: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车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处乱抓,结果浑身是包!
即便如此艰苦,曾经的林家大小姐,却不曾退缩过。
别看林徽因弱不禁风的样子,但凡男人能做到的,她做得毫不逊色。不管是四处攀爬、测量、绘图。
日本曾有学者断言,中国已经不存在唐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只有在奈良才能看到真正的唐代建筑。
经过多年的考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因为他们几乎跑遍了整个华北地区,找到现存的木结构建筑都是宋辽以后的。
但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觉得在中华大地的某一处肯定还存有真正的唐代建筑。
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先坐火车到太原,再转乘汽车到五台县,再骑乘两天两夜的螺轿,终于到达了佛光寺。
此时的佛光寺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神彩,积满了厚厚的灰尘,成千上万的蝙蝠倒挂在屋顶黑暗的角落,尘土里还有好多死蝙蝠、臭虫。
周围尘土飞扬,臭虫爬遍全身,奇痒无比,可是他们顾不了那么多。林徽因和梁思成立马开始测量、记录、拍照。
就这样在殿堂里工作了三天,林徽因在大殿的一根梁上发现了一行字:女弟子宁公遇。经过反复核对确认,而大殿中慈眉善目的塑像不是“武后”,而是这座寺庙的女施主是宁公遇夫人。
这座佛光寺是他们考察至今为止,发现现存最古老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比之前发现的还要早多年。这是中国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发现。
金岳霖曾送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副对联:梁上君子,林下美人。林徽因说:什么美人不美人,好像一个女人没有什么事可做似的,我还有好些事要做呢!
林徽因就是如此,从不把自己当美人,虽然是柔弱多病的女子,为了自己理想抱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这一点也不亚于任何男人。
对她来说,研究古建筑是她毕生的事业,不怕吃苦,只怕虚度时光。
3.颠沛流离,不忘初心
对林徽因来说,四处外出考察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太短暂。
战火烧到了北平。林徽因和梁思成决定举家南迁。他们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和年迈的母亲,开始了流亡之路。
他们先到长沙。经过了长途跋涉、舟车劳顿,她母亲就病倒了。家务大都落到了林徽因肩上。
好在长沙暂时没有战事,他们可以稍作休整。
但是好景不长,日军开始轰炸长沙。炸弹就落在他们家大门附近,幸好全家都没事。长沙也待不下去了。
中央研究院等机构决定搬到昆明,而建筑研究的资料需要仰仗于他们,所以梁思成林徽因也决定前往昆明。
刚到昆明,梁思成的脊椎病就犯了,疼得无法直起身子,只能躺在床上。
昆明海拔高,空气相对稀薄,这对林徽因的肺是个极大的考验。但是她顾不上这些。她既要做家务,还要出去给云南大学的学生补习英语,赚点钱补贴家用。
林徽因并不像民国时代的女人,像菟丝花一样依附于男人,而是能独自撑起一片天。
她就像一棵大树,根坚实地紧握大地,繁茂的枝叶向上生长,不畏风霜雨雪,坚强地屹立于大地。
然而昆明并没能逃过日军战火,林徽因他们又只能举家搬迁到四川一个更为偏僻的山村——李庄。
多年的逃亡生涯,让林徽因的肺病越来越严重。而到了寒冬腊月,四川的阴冷潮湿也加重了她的病情。
但是战乱逃亡的时代,他们没有了佣人,什么事都要自己来。但是家务占据了林徽因太多的时间,她常常觉得自己虚度了光阴。
李庄的生活真是饥寒交迫,林徽因和梁思成把手表、钢笔都拿出去典当了。衣服也是补了又补,孩子们只有冬天才有布鞋穿,其他季节都是光脚四处跑。
曾经生活衣食无忧的林家大小姐,现在却陷入了清贫中,要为全家人每天吃什么而发愁。
试问有几个富家大小姐能吃得了这些苦?瘦弱多病的林徽因,生活给了她苦难,她并没有向生活妥协。
人们对林徽因的感情绯闻津津乐道,总以为她没经历过生活的苦难,只知道谈情说爱,为赋新词强说愁。
诸不知,她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逃亡以及饥寒交迫。即使躺在病床上,她依然在研究古建筑资料。
4.最后岁月,奋斗不止
年,林徽因和梁思成结束了流亡生活,回到了北平。清华大学开办建筑系,梁思成任系主任。
匆忙组建的建筑系,很多事情都没有定下来,梁思成就要去美国,考察美国的建筑教育现状,并且到耶鲁大学任教一年。
临行前,梁思成吩咐系里的年轻教师:“有什么事情就跟林徽因商量。”
可是当时林徽因因为是病人,没有任何教职,也不拿薪水。但是,开办新系,大大小小的工作,包括课程设计、行政工作,小到座椅板凳,她都一一操心。
当年协助梁思成创办建筑系的吴良镛说:“她躺在病床上,把一个系从无到有地办起来了。”
有人说林徽因,有一身傲然的风骨,即使疾病缠身,也从不甘于平淡,虚度光阴。
是的,因为热爱建筑,哪怕重病卧床,哪怕被摘除一个肾,肺病咳血,也依然坚持。
当时,北京要建设新兴城市,有人认为城墙是封建社会遗留的产物,主张拆除掉城墙。
而林徽因和梁思成则认为,古建筑和新城市可以互相融合,他们提出了“城市立体公园”。
即可以在城墙上种植花草树木,作为市民休闲好去处。而城墙角楼可以作为陈列室、阅览室、茶铺等。
当时病得几乎无法走路的林徽因,为了保护北京的古城墙,仍然不愿放弃,四处奔走。
她与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争论时曾谴责说: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掷地有声。让许多人汗颜。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陈占祥说她“不是不让须眉,简直是让须眉汗颜。”
梁思成回忆起这件事时说:“在她已经病得几乎走不动的时候,还能有那么大的勇气去做这件事,唯一的解释就是她的社会责任感及历史责任感在支持着她,她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对不起民族及子孙后代的事。”
写在最后:
林徽因是瘦弱的女子,优雅如诗、柔韧如水,但她也有男子的刚正不阿、坚韧不拔。
回顾她的一生,你会发现她虽然出身旧时家庭,但是她没有像那时女子需要依附于男人而活。
她更像现在的女子,敢于为了自己理想去努力奋斗,付出毕生心血,也敢于捍卫自己的追求。
她不像攀岩的凌霄花,而像一株木棉,屹立在天地间。
参考文献:《林徽因:不慌不忙地坚强》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