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花开之时,再醉一回大众日报

2023/5/23 来源:不详

白癜风怎么看好 http://www.gs218.com/

眼下,在济南市区最大的樱花主题广场——天桥滨湖广场,多株樱花迎来了盛花期。即便是行色匆匆来大明湖站赶火车的行人,也被眼前的美景吸引,少不了驻足欣赏、拍照。“广场里的樱花主要有染井吉野、关山樱、普贤象樱三个优良观赏品种,盛花期在十天左右。”天桥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宝昌告诉记者,今年4月,经一路、明湖西路、明湖北路上余株月季组成的花墙将再次盛开。济南的网红赏花地,想必又增加不少。

人们爱花、护花、赞美花,实际延续的正是古人赏花的高雅情趣。

赏花文化起于先秦

我国的赏花文化从先秦时期便可见端倪,随着在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隋唐时期赏花文化开始普及,宋代开始兴盛,明朝开始成熟和完善。而先人们赏花十分讲究,观色、闻香、品姿、赏韵面面俱到,更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香、瓷“十雅”共享。随着朝代更迭,赏花的“赏”,也有了曲赏、酒赏、琴赏、茗赏、香赏等多种方式。而唐代的曲赏、酒赏,唐末五代的香赏、宋代的琴赏和明代的茗赏最具特色。

所谓曲赏、酒赏就是赏花咏歌、饮酒观花,可谓别有一番风味。“你可以想象,古人身着一袭素衣,或于桌前饮酒赏花,或于花下颂词,时不时风敲落花瓣落于素衣、桌上。用新编的诗词和曲子对花吟咏,达到忘我境界。”乐于研究与“花”有关的古诗词的山东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淑云给记者举了几个对花颂词的例子,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即赏牡丹之作。而酒赏在唐代居多,多是文士雅集,或饮酒赋诗,或挥笔作画,令赏花成为一场文坛盛事。李白夜宴赏花写下《春夜宴桃李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据说其间,如果作诗不成,还要罚酒三杯。还有宋代欧阳修,在饮酒赏花时也留下这样的诗句:“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诗人希望一年四季花常开,随时可以花前酌酒,借花寄情,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开元天宝遗事》更是记载了一些赏花轶事,韦应物出身唐代韦氏家族,年轻的时候是典型的五陵公子的派头,后又成为盛唐的一名诗人,“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便出自他手。这位当时风度翩翩的长安侠少,每至春时,呼朋唤友,各置矮马,饰以锦鞯金鞍,并辔于花树下往来,使仆从执酒皿而随之,遇好囿时驻马而饮。更有唐朝学士许慎选,喜欢和亲朋好友在花圃中摆酒设宴,在席上他从来不设坐具,而是叫仆人将落下的花瓣铺于坐下。他说“吾自有花裀,何消坐具”。若要去远一点的地方赏花,古人动用智慧让赏花更有仪式感。清代文学家沈复,与夫人想要和朋友去苏州南园赏菜花,又觉得冷茶冷食破坏赏花情趣,二人便想出一计,让街头卖馄饨的鲍先生同去,既可以煮馄饨,也可以烹茶。

唐末五代出现了香赏这种方式,是指赏花时配以焚燃香料,以营造雅致的氛围。而香赏讲究颇多,不同花种,燃香也各不相同。南唐进士韩熙载在《五宜说》中说:“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妙不可言”。他还强调龙脑应配桂花之淡香;沉香味道古雅,应配蔷薇;四弃香(四种果皮晒干制成)应配兰花;檀香应配栀子花。以落花为坐垫,更有古人燃香闻香,何其浪漫!此外,明代的文士推崇茶道,因此明代茗赏居多,明代文士认为茗赏才是上等,谈赏次之,酒赏属于下等的赏花方式,他们认为谈赏和酒赏都会冲撞花神。

其实赏花,最终重在抒情。杜甫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终有居所,在锦江江畔赏花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的舒坦;又有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饱含人生遗憾的感叹和苦楚;也有宋代诗人程垓《卜算子·几日赏花天》中“写尽相思唤不来,又是花飞了”的相思……而赏花谈情更早已成民俗。自春秋始,民间便有了花朝节。春秋时期的《陶朱公书》上记载,二月十二是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花朝节在唐宋时期已基本定型,节日中,青年男女可以漫步花丛中,互诉衷肠。据说,到了这个时节,古时,苏州女儿家还要剪彩帛贴在茎上,名为“赏红”,为花祝寿……这些不都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吗?

以插花“留住花”

评剧《花为媒》里有句经典的唱词——“爱花的人,惜花护花把花养”。其实,“怜香惜花”者自古便大有人在。古时文人们多将花视作挚友,《云仙散》就记载,文人将牡丹、杨梅、枇杷等看作是可相互沟通的友人。

古人会去郊外赏花,也爱养花、插花。古人插花,对花瓶极其讲究,就像曾作《瓶花谱》的明人张谦德,在书中就有比喻——插花选择花瓶,就好比杨玉环、赵飞燕这样的宫廷贵人不能住到简陋的茅草屋中去一样,“谁家更有黄金屋,深锁东风贮阿娇”。古人认为,像官窑、哥窑、定窑等名窑的窑器色泽丰润,是花神的上佳居所。而古青铜因为吸收了许多地气,用来养花会使花更鲜艳明媚。除此之外,插花的用水也颇为讲究,水质浑浊、咸水不宜养花,清冽的泉水和梅雨时节的雨水最佳。

关于如何插花,明代文人、“公安派”代表袁宏道认为插花就像苏轼的文章、李白的诗自然天成,高低错落,不拘泥也不能呆板。我国插花至少从商代开始出现,古人插花不仅仅用于欣赏,更体现了古人哲学的、理性的思想。

山东临朐五井镇的一块北朝画像石上出现了瓶插莲花,与青龙共同置于一幅石雕中,其隐含着东方、春神、木德、万物始生之意。细细观察可以发现,插花的中间一枝最高,笔直而上,两边各插一枝,以三大枝为骨架,下方再插两小枝。整瓶花共七枝,两边各三枝,对称而插,隐然可以看到插花中的三层。整瓶插花蕴藏着天地之中、四面八方之阴阳五行哲思。众所周知,宋代诗文更注重理性,与唐代古诗注重感性大不相同。宋代插花技巧和造型构图也极其讲究,其插花艺术同样渗透着理性,表达着插花人的品德情操。宋代插花大致分三层,花枝对称,中插最高枝和最大花,旁衬低枝和小花,其隐含着天地之景、阴阳三才、五行六合、八卦九宫之理。南宋宫廷画院画家就有这样的精彩描绘,《华春富贵图》中双耳大金瓶里插以牡丹,并以桃花、木香相称,这种插花方法彰显出古人的格局和哲思。

除了用插花“留住花”,古人更是在瓷器、建筑、典籍等艺术品中体现花的魅力。就瓷器来说,西夏人崇尚牡丹,牡丹花纹是西夏瓷器中最常用的装饰花纹之一,丰富的花纹构图给人们美的感受。西夏人对牡丹花可谓情有独钟,这可能与牡丹花雍容华贵、象征着幸福美满有很大关系。明代景德镇已经成为“天下窑器所聚集之地”,明洪武的景德镇瓷器的纹饰多以双层瓣的缠枝扁菊花、牡丹、松枝梅、莲花瓣为主,如故宫博物院中明永乐时期的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釉里红花卉纹笔盒等。

处处有花,处处赏花,可见古人对花的情感的坚定和执着,以花缀瓷器,也以花粉饰建筑。东山雕花楼被称作“江南第一楼”,从正门开始就少不了花的身影,两扇黑色大门上的青铜雕饰拉手由菊花瓣、如意和六枚古钱币形组成,而上坊雕有牡丹、菊花、兰花等图案,下坊则有梅兰竹菊四君子,都有吉祥的寓意。中国古建筑的彩画艺术是建筑中的一大特色,其中苏式彩画就以山水、花为特色,为建筑穿上“花衣裳”。

舌尖上的花香

花香还抓住了我们的味蕾。屈原在《离骚》中道出以花为食的韵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意思是说,清晨饮木兰上的露水,晚间吃秋菊落下的花瓣。而武则天在花朝节赏花时会命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成花糕,赐给群臣,这种花糕有花瓣的馥郁和谷物的芬芳,后又沿袭到宋代,一直到现在流传着像花糕、菊花糕等多种以花入食的美味佳肴,除了做糕点,花也可以融进其他菜色当中。在我国的八大菜系中就少不了花食的身影,粤菜的菊花龙凤骨、鲁菜的桂花丸子、川菜的兰花鸡丝、菊花肉片等颇受人们喜爱。其中,粤菜“菊花肉”是经过长期摸索制作成的一种菊菜,它由一块块用蔗糖熬浆炮制的白嫩猪肉加工制成,玲珑剔透,如同白玉。

民间一直流传着鲜花养人的许多谚语,比如“花中自有健身药”“种花长福,赏花长寿,爱花养性”等。香气可以镇静安神,调和血脉。荷花和水仙花的香味使人安神,紫罗兰和玫瑰使人神清气爽,这也被叫作“花香疗法”。

其实,在我国古代,医者已经开始注意到花的奇特功效。早在三千年前,人们就有熏香、香汤沐浴的习惯。而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更是清楚地记载了菊花对头晕目眩、恶风痹症的缓解作用;木香能使人摆脱神志异常,睡眠不安稳的困扰;而牡丹主治身体发冷发热,能解除顽固的肿块。《红楼梦》中薛宝钗患有先天性咳喘,在服用了以牡丹花蕊为主要成分的“冷香丸”才有所好转。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田景振告诉记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牡丹花的药效,“牡丹花蕊为阴,能泻阴胞中之火”。此外,中草药里花着实不少,比如金银花,是忍冬的花蕾即初开的花,性甘、寒,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发热,中暑,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多种感染性疾病;菊花,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等,可以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玫瑰花功能为理气解郁,和血散瘀,治肝胃气痛,吐血咯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乳痈,肿毒;荷花,功能主治为祛湿,止血,用于跌损呕血,天疱疮;还有月季花、合欢花、凌霄花、芙蓉花……

此刻应站在花树下,与花相邀,“待花开之时,再醉一回”。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田可新实习生杨争争报道)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4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