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正定凌霄嵯峨天宁寺middot
2022/5/6 来源:不详正定古城从唐代勃然兴起的寺庙,
香火连绵至今,
被誉为
“佛教文化博物馆”。
古城内四座佛塔
形状各异,建筑年代有先有后,
每座古塔都有其独一无二之处。
今天,
我们先来了解
天宁寺·凌霄塔
凌霄塔的独特之处
1、我国现存实物中仅存的半木半砖结构建筑
2、塔心柱形式为我国仅存建筑实例
天宁寺的名字源自宋徽宗赵佶。赵佶当皇帝那会儿,外有辽、金虎视耽耽,内有民众怨声载道,正值社会各种矛盾交织集中暴发的前夜。赵佶对这一境况无力应对,只好乞求上苍保佑,将自己的生日改为“天宁节”,臆求天下安宁,再后来又将很多寺院统统改名为"天宁寺",作为给自己祈福祝寿的专用寺院。正定的天宁寺就是这样“批发”来的。
天宁寺位于中山路北侧,东距隆兴寺不足千米,始建于唐代,原名为永泰寺。历史上的天宁寺布局严谨、规模宏大,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排列,错落有致。后来大宋覆亡,寺院屡遭厄运,殿堂一一被毁,到民国初年,除了孤零零的凌霄塔和重门之外,其他建筑基本无存。
凌霄塔通高40.98米,塔身共分九层,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其建制为典型的密檐楼阁式,塔身亦有八面,尽显端庄大气。
凌霄塔塔身一至四层为砖石结构,五层至九层为砖木混合结构。塔身下面的三层除塔檐的椽飞为木制外,其他诸如斗拱、角柱等构件均为砖雕仿木结构,二至四层各层由外出冰盘檐构成的狭窄平座也是如此。冰盘檐是砖檐当中较为精细的一种做法,自下而上逐层收缩,结构形式美观大方,自然得体,在现存古塔中较为罕见。此外,每层塔身的四个正面均辟有拱形直棂窗,供人眺望。四至九层的塔身,每面分为三间,斗拱、檐飞、角柱皆为木制。从第五层开始,塔之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部轮廓亦逐层收杀,从而形成抛物线外廓,给人以轻盈挺秀、端庄稳重之感。塔顶部为由仰莲、相轮、宝盖组成的铁质塔刹,塔刹又由八条垂链连至顶层八脊的吻兽,这样既能起到固定塔刹的作用,又能防止雷击对塔身造成损坏。
由于凌霄塔通体主要为砖仿木及木质结构,所以正定人一般称其为“木塔”。
凌霄塔的一层甚高,东南西北四面均有拱形门。其中,东南西三门直通塔心室,室内墙壁穹顶上仍部分保留着古人佛教题材的彩绘图案,北门则专为登塔而建,门内有逼仄陡直的砖石台阶折转通达上层。凌霄塔的一至三层因系砖石建造且需承载上部重量,故而塔壁较厚而塔室较小,上至四层,塔室内方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在四层塔室的中心部位,竖立着一根粗大笔直的塔心柱,塔心柱相传为独根楠木,它坐于三层顶部十字交错的实木梁上,且直通塔顶,承托塔刹。塔心柱周身另有八根抱柱与之攒为一体,抱柱顶端平托呈放射状的八根扒梁与外檐梁相连,扒梁上架木质龙骨楼板,而塔身为梁檐柱等木制构件完工之后,由砖砌填补而成,这种做法与现在的框架式建筑类似。自四层向上直至顶层,上下楼梯及每层之间的楼板均由砖石改为木质,每层结构式样皆与四层相同,只是空间高度递减。
使用塔心柱,可以将每层之间本不相连的木质构件钩心斗角地结为一体,这是古人修建木塔时常用的方法,这样的结构对于保持塔身的稳固非常有利,但因木材易燃易朽且常遭虫蛀,故而保存下来的实例并不多。较之普通塔心柱更为难得的是,因凌霄塔为半木半砖结构,其塔心柱不是上下贯通、植根于地,而是悬立于三层木梁之上,故而建造难度系数更大。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曾在《中国古塔》一书中指出:“我国现存实物中,仅正定天宁寺木塔存在这样一种结构方式。”
另外,我国江南的一些大型砖塔所使用的刹柱,也是由塔心柱演变而来的,不过这些刹柱通常较短,只从塔顶下伸二三层,仅起托承塔刹之用,对于塔身整体的稳固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为此,有专业人士称:“正定天宁寺塔塔心柱是现存古塔中最长最大的一个,构造特殊,是我国古塔中一个重要实例,又是北方砖木混合结构的一个样板。”
关于凌霄塔的创建年代,有《正定府志》《正定县志》及现有碑文记载一致,均笼统记为唐,而没有确切纪年。20世纪80年代维修古塔时,终于有了新的发现。年文物部门在对木塔搭基进行勘测时,于塔基中部距地表98厘米处发现了一圆形地宫。地宫内共出土文物57件,其中的金正隆六年(年)石函为研究天宁寺凌霄塔的沿革提供了重要的文字依据:“自唐代宗朝起寺建塔,至宋庆历五年重修又至大金皇统元年再建宝塔一座,时正隆六年十ー月二十八日藏佛牙舍利塔铭。"由此可知,塔的创建年代为唐代宗时期(-年)。同时,函铭还补充了原有资料中有关重修塔的记载。
凌霄塔建成一千多年来,宋、金、明、清等历代均有修缮。在这些修缮工程中,最有名的就是“抽梁换柱”了。
成语“抽粱换柱”的由来
北宋年间,凌霄塔塔心柱朽坏,塔身往西北方向发生了倾斜,随时都有倒塌之虞。人们对此忧心忡忡而无计可施,高僧怀丙经过认真观察和测量后,让人另制一根新柱并运到塔上。随后,怀丙摒退众人,只带一个助手进入塔内。外面的人只听到从塔内传来一阵阵的斧凿之声,过了一段时间,怀丙换好柱子,抱着那段坏掉的塔心柱走出塔门,塔被扶正,从此不再倾斜。这位高僧怀丙,就是人们熟知的用浮船从河中捞铁牛的那位正定人,《宋史·方技》有传。
凌霄塔最近的一次大修,是20世纪80年代。因清初之后年久失修,凌霄塔在经历了年邢台、年唐山两次大地震后,塔刹坠毁,塔身的八、九层也相继坍塌。自年起,国家文物部门历时四年,对其进行了复原性修复。修复后的凌霄塔完整地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特点,清秀而不失唐宋之遗风,为我国北方砖木结构古塔的样板。年入选第三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名录。
天宁寺塔突兀挺拔、直冲霄汉,故称之为凌霄塔。明嘉靖三十一年()《重修天宁寺木塔记》载:“我真定世系累朝之巨镇,亦有天宁久为天下之名山,中有一塔,俗以木名,创始大唐,规模浩浩,下压鸿庞,形势巍巍,上凌霄汉…...”另外,清同治十三年()《重修天宁寺正殿记》载:“此寺列八寺之一,而又宝塔凌乎霄汉......“
登临塔顶,凭窗眺望,滔滔滹沱、巍巍太行、青青恒岳、碧碧原野尽收眼底。文人雅土在此把酒临风、挥毫泼墨,吊古怀今。有诗赞曰:
天宁凌雪兮嵯峨,遥览古渡兮滹沱。
指看三月兮水合,太息揆席兮泪多。
——国保《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
带你了解正定的儒学圣地——县文庙
荣国府: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
编辑|郭梦娇审核|张绍鲲梁泽林监制|孔祥刚总监制|傅玉雷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