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氏遗迹宜宾兴文凌霄古城遗存石碑

2022/5/15 来源:不详

该怎么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

凌霄古城遗存石刻碑文

——再现南宋抗元名臣蒲择之的悲壮史

(宜宾兴文蒲宇伦整理)

凌霄城位于宜宾兴文县博望山镇境内凌霄山顶,距兴文县城45公里,海拔米,地形险要,曾为古代云南昭通、镇雄等地商贾进入川南之要冲。其山雄峰崛起,三面悬崖绝壁,断头崖与山南仙峰山的五斗坝接壤,连接处裂缝二丈有余,以吊桥连通,可达古城寨门。另有羊肠小道,宽仅1尺多,一边临深渊,一边倚绝壁,盘缠而上,直至山顶。道上铺的是只比马蹄大一点的不规则石块,如不细看,不会认为那就是铺路石。但是,它块块厚实、表面平整,如牙齿般牢固的镶嵌在泥土之中,毫无疑问,这就是当年凌霄城南宋守军的杰作。

凌霄古城位于宜宾兴文县博望山镇境内凌霄山顶,距兴文县

45公里,曾为古代昭通、镇雄等地商贾进入川南之要冲。

一位无名氏题写的诗云:

凌霄巍巍耸天外,川南重镇有遗篇。

四十八拐天梯立,断颈岩下一线天;

烽火台上狼烟举,跑马场前鼓角喧。

黑白分明浑素井,贯古通今传万年。

兴文石海国家地质公园扩充地盘,将把以地表峡谷、瀑布、桫椤、楠竹等自然景观为特色和以抗蒙古城、僰人遗迹为依托的凌霄城,开发成一个旅游园区。凌霄城,这座在十三世纪惨烈的宋蒙战争中,南宋的半壁江山最后一个被蒙古军队攻克的堡垒,被历史的烟云湮没多年后,又隐约进入今人的视野。

回望一段南宋末年的历史:年2月某一天,被蒙古军队围困于广东崖山(今广东新会)海上的南宋末代皇帝赵昺投水自尽后,凌霄城的南宋军民明知南宋已亡仍不肯屈服,四川境内抗蒙的方山城堡钓鱼城、神臂城、云顶城等已全部失陷,南宋境内已无成建制的抗蒙力量的情况下,凌霄仍以一座孤城屹立于蒙古军队如雨的箭矢、如林的弯刀之中,坚持抗击马蹄卷起的旋风也能将山川荡平的蒙古军队达9年(也有书记录为12年)之久。年,元蒙再次招降失败后,从四川集结30万蒙元大军攻打凌霄城,云南贵州的蒙古军队,及僰族等少数民族军队也加入进来,号称七十万。凌霄城在最后的激战中被攻破,全城玉碎殉国。

(南宋年·建凌霄古城保存石碑共计86字)

凌霄古城南宋时建的炮台、更鼓楼、遛马台、练兵场、烽火台、哨所、战壕、宝殿、等遗址,都埋没在一片荒林和杂草丛中。至今唯一清晰可见的是那块高2.52米宽1.53米的石碑。全碑共八十六字,文曰:“宋宝祐己卯韃贼自云南斡腹,越明年,制臣蒲泽之以天子命,命朱祀孙措置泸、叙、长宁边面。又明年,城凌霄,为屯兵,峙粮,出攻入守,据依之地。闰四月经始,冬十月告成。长宁守臣易士英任责,潼川路总管朱文政董工。”从岩刻碑原文可知,凌霄城建筑于南宋保佑乙卯年,即公元年。在南宋朝廷面临蒙军进犯岌岌可危之际,派制臣蒲泽之在川渝设防,蒲泽之先后命令各地依山择险筑城抵抗元兵。当时富顺是州级的监,抵抗不住元军骑士冲杀,就把监府迁到虎头山,高筑城池,新建了内城和外城。内城为监府官衙,外城为护城,兼为商贾经营之所。一般百姓则在外城之外栖身,虎头山便成为显赫一时的虎头城。陆地上三里一碉,五里一堡,河道上下均有众多的战船水兵守护,即使元军膘悍铁骑,强弓硬弩也无法靠近。

(渠县蒲氏宗祠正殿:蒲氏先祖蒲公择之及后人牌位)

据说,元军屡攻受阻,就采取买通内奸的手段,内外夹攻而破城。可是,抗元将士义愤填膺,杀死内奸,英勇奋战,誓死不降。最后,只剩下几个人,眼见寡不敌众,便撑开雨伞,从几十丈高的虎头石上跳崖而奔。富顺军民坚持抗元整整十年(公元-年)的历史就此终结。于是出现了合川钓鱼城、泸州神臂城、宜宾仙侣城、长宁兴文凌霄城抗蒙的堡垒。蒲泽之称得上是忠于南宋朝廷,积极部署抗蒙的名臣。

四川南部的凌霄城,在明知南宋朝廷已经覆亡,钓鱼城、重庆府等均已失守的情况下,依然在蒙古大军的围困中固守了10年之久,不断拒绝蒙古的招降,直到年,蒙古军才攻陷凌霄城。南宋将士凌霄城玉碎,被史学家称为南宋抗蒙的绝响;被文学家称为南宋最后的骨气。

(渠县蒲氏开基祖蒲择之:曾任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

蒲泽之的名字镌刻在凌霄古城的岩璧之上写进了大宋的史册。凌霄古城的向蒲氏后裔们讲述着一段抗击蒙军的历史,泽之被尊奉为渠县蒲姓始祖,其卓著功勋和史迹理当写进《中华蒲氏统谱》千秋万代昭示后人!

蒲氏文化研究中心

天下蒲氏一家亲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