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论在一体化大写意中绘好比较优势

2023/1/26 来源:不详

中国江苏网讯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求是》发表的重要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指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要发挥比较优势;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这为当前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城市群的“比较优势”提供了重要行动指南。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镇集聚程度最高、对外开放程度最大、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化地区。伴随《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强大“引擎”已经“点火”,国家战略蕴含的巨大能量正加速释放。包括江苏9个城市在内,《纲要》把沪苏浙皖27个城市纳入中心区。如何从国家战略层面高起点谋划自身发展定位,特别是处理好与龙头城市上海的发展关系,在一体化“大写意”中绘好各自的“工笔画”,这是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近日在苏州举行的一场高端咨政活动中,有专家借《致橡树》中的诗句建言:作为上海毗邻的城市,苏州必须是上海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上海站在一起。这一观点引发与会者的热烈讨论。长期以来,作为长三角经济总量第一、第二的城市,上海和苏州“地域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与“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定理”相反,苏州提出“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即在依托上海、对接上海、融入上海的过程中错位发展。经过改革开放40年,苏州创新“苏南模式”,推动外向型经济,逐渐从上海的“消费后花园”成为经济发展的产业腹地,两市经济发展的协同能力、模式与机制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碧螺春”也应被赋予新的内涵。

传统发展模式下,各地追求各自的经济最大化,使得城市间出现过度竞争和重复性的产业布局,结果导致区域间各城市都形成“大而全”或“小而全”的经济体系,产业结构类似,主体功能雷同。现在,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引领带动更大区域发展,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对长三角城市群来说,最紧迫的就不是每个城市简单地各自补短板,更重要的是竞相拉长板,把各自优势变成共同优势,实现三省一市“1+1+1+1>4”的局面。

上世纪70年代,诗人舒婷用“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比肩而立、彼此独立又终身相依的爱情观。当下,对长三角各城市来说,抢抓发展机遇、提升城市能级,不做“攀援的凌霄花”,也“不学痴情的鸟儿”,在更好服务和支撑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中,找准各自定位、做强特色优势,形成城市和城市间有序分工、融合发展体系,彼此“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以一盘棋意识和共同体思维,“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才能营造出生命力旺盛的长三角城市群“热带雨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1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