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筑探寻大元气象之五凤楼青龙
2024/9/22 来源:不详01南宋玉皇观
在长治市上党区城南的南宋乡里,有一个宋姓人聚集的村落,因村子位于上党郡之南,便被人称作南宋村。南宋村历史悠久,村中至今还保留有一座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群——玉皇观。该观相传始建于宋代,后世屡有修葺,现存建筑基本为元代风格。
最前端是一座始建于元代的五凤楼,也是建筑群中最亮眼的建筑。整座楼阁重檐密布,一组组斗拱托起飘逸的飞檐,高挑的檐角中隐约透露着一种灵秀之气。
之所以把山门修成楼阁样式,据说还有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相传玉皇大帝的五个女儿因厌倦了天庭生活,便悄悄离开天宫下凡到此,并用自己的法力保佑着一方水土。相亲们为感念仙女们的恩德,就在玉皇庙前修建了这座五凤楼,让他们与玉皇大帝同受香火。
也许是为了考验登楼者的诚心,以前登楼的梯子仅仅是一个老桑树制成的简易木梯,如今人们又在旁边新建了楼梯,它便被放置在了一旁供人观赏。
楼阁之上是五位仙女的塑像,上方还有一个别致的八卦藻井。笔者去的时候楼阁并没有开放,从别处找两张图供你观赏。(图源:鱼在在藻)
穿过五凤楼,紧挨着的是一座修建在石台基之上的献亭,为单檐歇山四柱式结构。
在台基之上,四根石柱分立于四角,柱顶承托起粗大的额枋,上面则是繁琐紧密的斗拱。宽大上挑的飞檐就如大鸟张开的翅膀,与五凤楼上的飞檐如出一辙。
亭内上方的八角藻井精美华丽,由一排排小斗拱层层嵌套而成,工艺之繁令人瞠目结舌。
除了上方的斗拱,令人惊奇的还有亭子东侧的额枋竟然是用两块木头拼接而成的,上次见到这种断梁结构还是在高平崇明寺里,元代工匠的真正用意现已无迹可寻,莫非是为了炫技?
献亭后面是正殿,名叫玉皇殿,因供奉玉皇大帝,也被称作凌霄宝殿。这是一座悬山顶的大殿,檐下密密麻麻的斗拱格外引人注意。
正殿使用了与献亭相同的石头作为立柱,柱头斗拱与补间铺作都是一跳五下昂的十三踩斗拱,这种复杂且夸张的斗拱堪称是元代匠人又一炫技的作品了。
正殿悬山顶的规格虽然不高,但当地先民们为了表达对神灵的虔诚与敬畏,便在斗拱之上下足了功夫,这种极致且用心的手法真是另人深深折服。
殿内的墙壁上挂满了人们送来的锦旗,看来这里的神灵还是相当灵验的。
02稷山青龙寺
在运城市稷山县马村砖雕墓的旁边,有一座因壁画而闻名的元代寺庙——青龙寺。该寺始建于唐龙朔二年,元代地震后重建,现存建筑基本为元明遗构,壁画亦为同时期的作品。
走进大门正对着的便是腰殿,也称接引殿,建于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年),腰殿与正殿是相对而建(进门时看到的是腰殿的后门),正殿建于元至正十一年(公元年),两殿均为单檐悬山式。
腰殿四壁所绘为儒、道、佛三教题材的《水陆画》,是青龙寺壁画中的精华所在。与永乐宫《朝元图》那种以帝王为中心、官员为主题的构图方式不同,青龙寺壁画的人物排列算是另一种风格。
腰殿水陆画中的人物铺天盖地、目不暇接,人物虽多却繁而不乱,画面整体呈现出一种饱满之势。壁画人物包含了佛、道派的五通仙人众、鬼子母众、四海龙王众、十大明王,还有儒教的帝子王孙众、贤妇烈女众、忠臣良将众等形象。
《水陆画》将佛、道、儒等诸多神祇人物按尊卑进行组合,分别安排在“天、地、人”三个不同的世界里:西壁为弥陀净土世界,南壁、北壁则勾画出熙攘的人间和森罗地狱的景象,东墙壁画因日晒雨淋,损坏严重。(部分图源:宿小白)
腰殿西壁
西壁上方为三世佛和礼佛图,下方为道教万神图。画面中三尊佛陀高高在上,有俯视凡尘之意。整幅壁画并不完整,上半部留有分割的痕迹,应该是早期被盗追回后重装的痕迹。
腰殿西壁(局部)·帝释诸神
在三世佛下方,帝释诸神以侧面行进的姿态,占据着“礼佛图”正中央的位置。
腰殿西壁(局部)·帝释诸神
主尊头戴珠冠,或持圭,或持法器,上身腰腹微微前倾,衣袖飘举,舒卷自如。人物周遭祥云缭绕,一股神然之气飘然在云霄之上。
03府城玉皇庙
在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的府城村里,有两座国保古建筑群,其中之一就是府城玉皇庙。这座玉皇庙始建年代已无从考究,北宋熙宁九年(公元年)进行了扩建,金泰和七年(公元年)重修,被毁后元至元元年(公元年)又再次重建,明清两代更是屡有修补。
进入新修的大门后,最前端为第一道山门,这是一个单檐悬山顶的元代建筑。
第二进院落的山门与第一道类似,东西两侧建有钟鼓楼,中间是金代修建的成汤殿。
第三进院落又起一道高台,上面是献殿和正殿,是全观的核心建筑。献殿为明代建筑,下部由10根石柱撑起,为信众祷告之所。
来源:太原道
发布:中国经贸融媒体中心
责编: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