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妈妈明明爱孩子,却因不懂一致性表达而
2022/9/19 来源:不详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有效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昨天在路口等红绿灯时,看到一位妈妈和孩子正巧刚到路口,妈妈看见是红灯就停下了,但是孩子并没有注意到,一直往前走,妈妈一把抓住孩子,生气地说:“是红灯,没看见吗?再往前走,要是被车撞了怎么办?”
这样的话语经常出现在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中,明明是在关心孩子的安全,但是听起来却那么刺耳,让孩子感到害怕。
明明心里是想提醒孩子安全问题,可是出口的却是责备,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妈妈的爱,而是“我又做错了”。如何说才能让孩子听起来更舒服,促进亲子沟通呢?在王小骞的《妈妈知道怎么办:王小骞亲子说》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方法:一致性表达,让亲子沟通更有效。
作者王小骞,著名央视主持人,亲子教育专家,本书在深入研究自我、家庭系统与孩子的发展规律上有很多实操方法。
一、为什么心中有爱,表达出来就变了“味儿”?
1.不会使用正向的语言
“你要是不收玩具,我就再也不给你买玩具了!”
“我都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是这样!”
“我教了你好几遍了,怎么还不会,真是笨!”
无论是我们小时候,还是现在成为父母面对我们的孩子,这些话再熟悉不过了。当我们说出这些话时,会引发孩子负面的情绪,“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我是不是真的很笨?”时间长了,孩子就真的接受了这种负面的语言,就会觉得自己笨,什么都做不好。
我们不妨换种说法:
“你可以把玩具们送回它们的家的。”
“你再试一下,哪里不清楚和妈妈说。”
……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凌霄妈妈回国后去见凌霄,说明她是爱孩子的,但是她在咖啡馆说的每一句话,都在刺痛凌霄的心。
比如,“李海潮对你好不好呀,你爸给他钱了吧,他有花在你身上吗?”“如果你觉得委屈的话,或者哪里不舒服的话,别憋在心里,你记得告诉你外婆……”
虽然是关心,但这些话却让凌霄觉得很刺耳,让凌霄觉得“妈妈是在指责养我的爸爸”,而不是“妈妈在关心我”,所以他并没有接收到妈妈的爱与关心。
想给予孩子爱,就要用积极正向的语言来表达出来。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和他沟通。
2.没有发现自己情绪的出现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察觉到情绪的出现,即使察觉到也不知道是什么情绪,更不会真实地表达情绪。这就是一种情绪表达障碍。
这和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小时候,我们的父母并没有教我们说出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把情绪憋在心里,或者用不当的方式来表达。
在《以家人之名》中,凌霄妈妈因失去女儿而变得敏感、易怒,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凌霄爸爸吵架,丝毫没有顾及凌霄也在。这就是因为凌霄妈妈没有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她不是真的想和凌霄爸爸吵架,只是因为她心里内疚、自责。她如果及时觉察到她的情绪,可以和丈夫沟通,也会顾及到凌霄的感受。也正是这种家庭环境,让凌霄学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当妈妈回国找他之后,他失眠、做恶梦,当时无法救妹妹,现在无法救自己。他把这些情绪憋在心里,不曾诉说。
在生活中,父母经常会说:“不许哭,再哭我就……!”“不许说了,我说一句,你有十句等着是吧!”听着这样的话,我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久而久之,我们感受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弱了。
沟通的前提是觉察到自己的情绪。
3.没有留出倾听孩子的时间
经常会听到父母说孩子说话晚,即使会说也不主动说话,其实不是孩子说话晚,也不是孩子不想说,而是我们没给他机会说。
医院,一个两岁的宝宝还是不开口说话。在医生的询问下才知道,家里雇了两个保姆,每次孩子想吃什么,喝什么,孩子只要指一下,保姆立马就拿过来了。孩子的目的达到了,他自然就不会去说了呀。
等孩子上学了,父母只要听到老师说孩子在学校不好好吃饭或者是打架了,见到孩子的第一句就是:“你怎么又不好好吃饭?怎么又打架了?”丝毫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有的甚至上去就是一顿打。
这种不分青红皂白,不问事情的来龙去脉,盲目打孩子或者让孩子去道歉的行为,会让孩子慢慢关闭心门,不想和父母沟通。因为即使说了,父母也不会听。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看到小凌霄拿着被扔掉的全家福照片,凌霄妈妈火冒三丈,她没有问小凌霄为什么要捡回来,而是直接边吼边打:“给我!你给不给!你给不给!”还有这样的话,“还有你,为什么要给你妹妹吃核桃”“都是他”句句都在指责小凌霄,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小凌霄坐在那里,被妈妈吓得一句话也不敢说。
遇事我们需要先停一下,至少听孩子怎么说。倾听,是沟通的桥梁。
二、如何学会一致性表达,实现有效沟通?
1.觉察和管理情绪
先管理好情绪,再进行沟通。
当我们忙了一天,下班回家,本想好好陪孩子,可是看到满地都是玩具,顿时就会火冒三丈,生气地说:“我说过多少次了,玩具玩完怎么就是不收呢?快点收起来,不然我就打屁股了!”
这时,我们需要按下“暂停键”,先问问自己,是因为孩子没收玩具而生气,还是因为白天工作中的事情而生气?也许这满地的玩具只是一个导火索,所以我们先弄清楚我们要表达什么情绪,然后再和孩子说话。
如果就是因为孩子没有收玩具,我们可以先离开现场,到卧室或者洗手间待一会儿,先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想想怎么和孩子说,最后带着平静的心态来面对孩子。
在使用这种“逃离现场”的方法时,要注意三个原则:
“事发地”要在家里或者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不要扭头就走,容易被孩子误解。离开前尽量以平稳的语气和孩子说一声,比如,“我马上要发火了,我要自己待会儿。你先自己想想这个事情”,然后可以离开。在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如果凌霄妈妈能够及时觉察到自己敏感、自责的情绪,知道这种情绪是来源于“失去女儿的痛苦”,同时觉察到儿子凌霄对失去妹妹的自责。积极地面对这种情绪,当家人不能帮忙排解这种情绪的时候,去找专业的医生来帮助自己,先把自己的情绪梳理好,再去安慰儿子凌霄,这样就不会让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走向分离。
觉察自己的情绪,接受自己的情绪,整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轻松进行亲子沟通。
2.同理心倾听
同理心,简单来说就是设身处地、投入感情地理解对方,是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共情。
很多父母也知道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倾听,但是具体怎么做却不清楚。在书中,作者王小骞给出了四点建议:
(1)认真看着孩子,只用耳朵听,不要打断孩子说话
既然是倾听,那么我们就要管住自己的嘴巴。没有人喜欢被打断,孩子也是如此。我们只需要看着孩子的眼睛,用耳朵专心地听孩子说就好了。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尊重,才会愿意和我们沟通。
(2)重复孩子说的话
当孩子说完的时候,我们要简单地重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或者梳理一下他的意思,这样,孩子才能确定我们是用心在听他们说话。
(3)换位思考,理解孩子
由于我们比孩子经历的多,所以我们内心会有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会让我们总是以自己固有的思维去理解孩子的话。所以,我们需要转变思维,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说的话。将自己的理解告诉孩子,不一样的地方可以问孩子:“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这样的方式也是在教孩子学习换位思考,会更加理解父母。
(4)保持语气平稳、态度温和
我们倾听孩子,就是为了理解孩子,并且把我们的解决方式传达给他们,如果我们以否定和指责的口吻回应他们,沟通就有沟无通了。所以,我们需要用温和、善意的态度和语气与孩子沟通。
带着同理心,倾听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以温和的态度进行沟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用正向语言做一致性表达
一致性表达,简单来说就是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就像开头故事中的妈妈一样,明明担心孩子的安全,可是说出的话却是在责备孩子。其实那位妈妈可以这样说:“宝贝,慢一点,红灯亮了我们就要停下来等一等,绿灯亮了才能过马路。”孩子听完这些话,心里是温暖的,知道妈妈担心自己的安全,而且也明白了红绿灯的含义,知道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了。
同样的爱,用正向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保持它原来的味道。
总结
亲子沟通是维系亲子关系的纽带,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我们要学会识别情绪,管理情绪,耐心倾听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用正向的语言表达爱,让原汁原味的爱不断流动。
这本《妈妈知道怎么办:王小骞亲子说》提到的很多方法,不仅适用于亲子沟通,也适用于成年人之间的沟通。
我是
Helen告2,一起读书,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