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我弃剧了
2025/4/27 来源:不详还记得你是因为什么开始看《三十而已》的吗?
我记不清了。
也许很多人现在回头想想,都不太清楚自己怎么莫名其妙就选择了打开这部电视剧。硬要说的话,因为“猛”吧。
具体说来,是很“猛”的顾佳。
一个有能力有魄力的全职太太,前能帮丈夫料理公司,后能左右逢源搭上富太太搞定儿子入学资格。
与其说“猛”,其实就是强烈的戏剧性,这也使得童谣饰演的顾佳,一度让观众忘记她实际上是个二番角色。观众也因为这个角色被出轨、创业等剧情线,加入了很多个人感情投射。
但现在的状况大家也看到了,《三十而已》口碑一路下滑,从开局的8.2到现在的7.1(也许还会更低),泄漏的大结局让我等义愤填膺。
这一切是因为什么?
这部剧开局猛吸睛,因为角色,但败也败在角色上。
更具体点来讲,败在人物弧光上。
所谓弧光,有高有低,起伏跌宕且有韵律感,才能让观众在看的过程不自觉跟着人物走,写得好的,观众还没来得及感受人物的好,就不自觉爱上了。
顾佳的人物弧光,在开局就达到了最高点。
搬家知道提前准备礼物给物业,新家风水早早就安排好,一个橘子就击退丈夫公司里跃跃欲试的女下属,分寸拿捏得太美妙了。
这个最高点的好处是,能让观众强烈地感受到她的魅力。
但坏处是,后续的剧本,给这个人物起伏的空间就不大了。
一旦她在细节上不如开局那么“猛”,观众就很敏感了。要么会指责她此处不合理,与前文不和,要么就会腻烦开局那么“开挂“的人物特色,怎么到后期如此平平。
许幻山从意欲出轨、私藏礼物,到后期身上带着陌生女人香甜香水味接老婆的各种细节,其实都被顾佳觉察到了。但敏感如她要么选择相信许幻山一面之词,要么直接神经大条略过。
这条离婚线,在顾佳这里拉太长了。
现在打开新更新的剧集,弹幕总要催问顾佳什么时候离婚。催离婚的背后,不仅是观众对许幻山一系列操作恨得牙痒,其实也是对顾佳后期人设崩塌的不满。
开局高光的顾佳,不该在这里这么慢。
同样的问题发生在江疏影饰演的王漫妮身上。
刚开播的时候,关于这个在高奢店当sales的王漫妮,网络上是一片叫好声的。
江疏影外形精致干练,演魔都精致女很有架势。
其次剧本塑造的她的工作环境,从给保安带早餐的细节,到同事间明里暗里抢客户的细节,被不少相关从业者大赞真实。
这个人物如果持续沿着职业线做深化,其实非常拉分。
关键在于她的人物弧光不是“弧“,是呈折线急转直下。
在游轮上遇到梁正贤之后,王漫妮本身因为工作加持的魅力开始极速剥离。
为了爱情,她能在工作时间走神甚至擅离职守;为了男人,她对事业的追求开始自动让位;后期甚至因为情场失意,选择退守老家,一败再败。
观众不是不允许人物作出各样的生活选择,只是《三十而已》这样开局就是人物高光的塑造方式,相当于把人骗进来“杀“。
后续越来越失望,是注定的。
关于人物塑造问题,还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在于男性人物塑造的套路化。
三位女性人物对应的男性人物,这样的问题非常明显:
许幻山脑子幼稚,执着于自己的才华,不顾家庭责任放肆情感;陈屿嘴巴幼稚,其实行事理智成熟,但嘴巴不开;姐弟恋里的钟晓阳,嘴巴思维都幼稚;梁正贤直接是道德问题。
男性人物的侧写非常片面,他们被给予的性格问题,只为了放大人物关系的矛盾,完全没有个人魅力。
一个正面例子是《我的前半生》里雷佳音饰演的前夫哥,这部剧严格来讲也不算优秀,但前夫哥的挣扎由他本人鲜明的懦弱不承担性格造成。
所以观众在辱骂他的同时还能莫名怜爱,这和陈屿等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没有人会怜爱本剧里任何一个人物,除了许子言。
套路的人物塑造导致《三十而已》一路口碑直降的另一问题,就是剧本节奏生硬。
看国产编剧写故事,会感到非常鲜明的自我约束感。
他们似乎提前就自我要求,要给人物跌宕的成长线,非常吸睛的剧情线也要安排上。
对矛盾激发的追求,导致人物在剧情变化的时候,跟不上合理的逻辑,就在剧情上出现了明显生硬感。
为了让钟晓芹在感情上有个两难的选择境地,钟晓阳上线并且迅速地喜欢上了前者;
为了让顾佳的生活再现困境,以便这个角色继续发挥角色魅力,林有有出现并相当紧凑地深爱上了许幻山。
他们的爱是怎么发生的?又是在哪个时机迅速成长的?其实观众并没有一个过程去了解。
这不仅让剧情生硬,也让很多矛盾点的出现,充满着刻意。
我对许幻山的出轨并不气愤,因为并没有代入到顾佳从而感受到了背叛。
因为剧情已经刻意到,我能明显感到,这一切不过是编剧的安排,并不是许幻山本人有多么强烈意愿地要背叛婚姻。
以上的细枝末节,可以说是日积月累地让该剧往下坡路上横冲直撞。而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发生?
还是编剧的锅。
对于这几天大结局流出,观众群情激愤的现状,新浪放出了一个和本剧编剧的专访。
开篇编剧就提到了对大结局安排的看法:
仔细看,她的解释和剧情里人物的行为是自相矛盾的。
林有有尊严尽失就是对她最大的惩罚?那剧情里她屡次被许幻山拒绝,甚至直接送她到机场,让她离开,不是尊严尽失?
纹了纹身还顶着许幻山厌恶的情绪跑回来,不是尊严尽失?
可明明她是很享受这种被“尊严尽失“的状态的,何来惩罚一说?
再有,编剧认为“现场捉奸打小三”是一种观众期望中得到爽感的普遍情绪,言下之意,她不这么写,是不想迎合观众。
但本剧开篇,顾佳在幼儿园家长家里大打出手不是为了迎合“观众期望中的爽感“?
编剧的自相矛盾,其实折射了她的创作不坚定性和不独立性。
没有成套的说法自己的价值观,何以说服观众?
《三十而已》从立项选角开始,就打出了时代女性的特色牌。
开局也完全按照观众想象中的样子在进行着,但如果想让观众爽到,不如就一路爽到底。结果半路转说教,让你看过女性在故事里嚣张过,又想借由她们教育观众接受现实,不大可能。
这种拧巴劲一如王漫妮,到底是要钱还是爱情?到底是清高事业女性,还是攀附大树的凌霄花?
搞不清楚,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