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我的乡村教师生涯7大众

2022/11/1 来源:不详

北京白癜风医院网站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927173330035222&wfr=spider&for=pc

三、潜龙勿用

年左右,宋家沟有四个人被公认为有学问,他们是宋世贵、宋世芝、宋振潜、宋金珂。他们都在建国前后参加教育工作,都当了小学校长,后来又都回到村里。

宋世芝,“文革”前退休,住村子前半部的一村,与我姥娘家同在一条街。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矮胖老头,不大出门,不苟言笑。我只记得他的一个细节:老伴去世出殡,他站在大门外目送棺材离去,泪如雨下。

宋世贵,也是“文革”前退休,家住村子后半部的三村。他堪称“白面书生”,到老脸也是白的,只是有些皱纹。村里有人办红白喜事,往往请他当账房先生,他穿一件青布大褂,白脸上挂着不卑不亢的微笑。他儿子叫宋家快,也长着一张白脸,在我教的班里上二年级。

宋金珂,比以上两位小二十岁左右,与我父亲是同龄人。他细皮嫩肉,右腮上有一抹蓝色胎记。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山东嘉祥县小学教师侯振民、王庆余的倡议信,建议农村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12月下旬,临沂地革委通过有线广播向各县宣布:农村公办小学一律改为民办,限令一星期内完成,所有公办小学教师返回原籍。这项政策,被人叫作“一鞭赶”。在本公社二涧小学当校长的宋金珂,也携妻将雏回到老家。他有四个儿子,大的十一,小的不满周岁。他们先住在弟弟家里,后来在我家旁边建起两间房子,六口人拥拥挤挤住了进去。宋金珂人品好,业务棒,在宋家沟小学任教不到一年,就被公社调去担任中心小学校长,家属仍然留在宋家沟。宋金珂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彬彬有礼,从公社回来,到了村头一定要下车,见了谁就向谁打招呼,在村里口碑极好。他写一手好字,我当民办教师之前曾向他学过隶书,他一边慢声细气地讲解什么是“蚕头凤尾”,一边铺纸运笔向我演示。

宋振潜,在宋家沟被叫作“老五”,因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五。他兄弟一共六个,姓名最后一个字都带水字旁,分别是瀛、涓、泽、涛、潜、溪。宋家沟过去有两个家族较为显赫,一个是我姥爷家;一个是这六兄弟。六兄弟住在村子西南角,因过去的围墙上有放哨用的岗楼,这一带叫作“西南哨”。西南哨旁边是一条从南山流下来的小河,沿河人家栽的凌霄花,每到夏天红艳艳地垂到水上,是我幼年时的一份深刻记忆。这六兄弟中,出了好几个像样的人物:老大宋振瀛,曾在晚清时期的沂州府当书吏。老四宋振涛,参加八路军,建国后担任山东省交通厅的处长。老五宋振潜,年生,在本县乡村师范毕业,年当了解放区的公办教师。

我曾在年出版的《莒南县教育志》上看到一张照片,是莒南县教育工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议合影,拍摄于年1月4日。一共二十个人,宋振潜就在上面。那时,全县公办教师有五百人左右,能够担任工会执行委员,应是其中的佼佼者。照片上,年轻的宋振潜扬着一张长方脸,是一副很自信的样子。后来,他担任岭泉乡石河小学校长,年却回家了。不是“下放”,是自动离职。离职的原因,是他家成分为富农,老婆孩子在村里受欺负。宋振潜请求到家乡任教,以保护家人,但上级不批准。他一气之下,卷铺盖走人。

回到村里,他成为普通社员,每天要到生产队干活。好在他身体健壮,什么样的农活都能对付。他长年戴一顶旧毡帽,似乎是为鲁迅的诗句“破帽遮颜过闹市”作注脚。但他对待老婆孩子,却是宠爱有加。他有三个儿子,分别取名“大宁”、“小宁”“安宁”,明白他家底细的人都明白,有深意藏焉。我小时候记得,这三个“宁”,穿戴都比别人好。我二姨出嫁后回门,娘家要去人“叫”,姥娘让我随一个舅舅过去。我没有好衣服穿,姥娘就去宋振潜家,借到了“大宁”的一件紫红色毛衣。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穿毛衣,到了姨家感觉有脸有光。尽管下午回来就还给了人家,但那件毛衣带给我的温暖与虚荣,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宋振潜的书法,在宋家沟无人能比。他的楷书,是真正的“大小由之”,大有大的气势,小有小的韵味。上世纪五十年代宋氏家族修谱,就是由他抄写的。年红卫兵破除“四旧”,组织了一次游行,那份抄在白布上的族谱像船帆一样高扬在人群之上。望着上面用蝇头小楷写出的密密麻麻的人名,想到我姥爷的名字也在上面,11岁的我心中没有憎恶,只有敬仰。

(赵德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2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